介 绍: |
提要:王原祁山水能继祖法,而于黄公望浅绛尤为独绝。书卷之气盎然楮墨外。喜用干笔积墨法,反复皴染,多遍始成。因用笔沉雄,墨色淋漓,有“笔端金刚杵”之誉。亦喜用墨色合一的浅绛法作设色山水。中年后从摹古中脱出,形成自己特色,笔墨比较秀润。此画主要描绘了巍峨秀美的山峦、错落有致的苍松蜿蜒流动的瀑布。景物的配合依据“龙脉开合起伏”,酝酿出富有气势的轮廓,传达出一种古雅清幽的意境。坡地和山峦由远及近,坡地上的杂树形态各异,俯仰生姿,既将前后的景物联系起来,又增强了空间的纵深感。层峦迭嶂,重岗复岭,山峦浑厚,草木华滋,置景繁富而有浑沦气象,笔墨精到而气味浑融,神韵流动而沉雄跌宕。王鉴见其画谓时敏曰:“吾二人当让一头地。”时敏曰:“元季四家首推子久(黄公望),得其神者惟董思白(其昌),得其形者吾不敢让,若神形俱得,吾孙其庶利”鉴深然之。时虞山王翚以清丽之笔,名倾中外,原祁则以高旷之品突过之。作者简介:王原祁(1642-1715)茂京,号麓台,一号石师道人,江苏太仓人。一作1646-1715,王时敏之孙。康熙九年(1670)进士,官至户部侍郎,人称王司农。康熙朝原祁以画供奉内廷,鉴定古今名画,四十四年(1705)擢侍讲学士,转侍读学士,直南书房,充佩文斋书画谱纂辑官。与时敏、王鉴、王并称“四王”,“四王”的山水得到清代统治阶级的最高推崇,被尊为山水的“正宗”。按原祁承董其昌及时敏之学,受清最高统治者之宠,肆力山水,领袖群伦,影响后世,形成娄东派,左右清代三百年画坛,成为正统派中坚人物。卒年七十四(一作七十)。著雨窗漫笔、扫花庵题跋。《国(清)朝画征录》、《熙朝名画录》、《桐阴论画》、《居易录》、《学庵类稿江南通志》、《画传编韵》、《清画家诗史》、《榆园画志》。 |